回望过去的2022年,短视频行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一年里,短视频的用户增长还是比较可观的,而且长期看来有趋同的趋势短视频...具体如何解读和分析? 短视频行业存在哪些问题?如来别看作者的解释。
近段时间,快手和抖音短视频巨头都表现活跃,公布了一系列活动和成绩单。
快手在此,我们首先宣布推出1月13日至1月29日“不打烊春节”活动,70亿流量、1亿元红包鼓励平台商家,希望抢占电商红利春节期间;随后,《2022快手直播生态报告》发布,并启动“新年超播”活动,计划在9天内完成22场专场直播,助力主播打造新内容IP。
抖音于上月底完成了一系列组织架构调整。副总裁韩尚佑出任抖音部门总经理,协调抖音、直播、生活服务等各项业务,并直接向抖音集团CEO张楠汇报;与此同时,抖音也正式进军网约车市场,各大出行平台纷纷入局;近日,有媒体披露,去年抖音电商GMV飙升76%至1.41万亿元。该消息被驳斥。
从这一系列的发展来看,抖音和快手的生意蒸蒸日上,蒸蒸日上。但仔细一看,在他近期的作品中,电商、本地生活、直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短视频的出现越来越少。
虽然短视频早已与电商等其他业务深度融合,但很难划清界限。然而,在蓬勃发展的增长数据中,行业在过去的一年里也确实出现了很多新问题。
当今的短视频行业,从业者迫切需要解决哪些困难?哪些不利变化最引起警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2022年短视频行业的得与失。
首先要肯定的是,虽然社交媒体、长视频、图文资讯、搜索等互联网应用场景的用户增长接近停滞,但短视频依然不负众望,成为近一年来用户增长最明显的互联网赛道之一。
CNNIC报告预计,截至2022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约为9.85亿,网民使用率将超过92%,同比增长近两个百分点。 Sofuri的数据指出,短视频的用户群分布广泛,从青少年到老年人都是其忠实粉丝。其中,10岁及以下网民的短视频使用率达到90.4%,50岁及以上中老年用户的使用率也超过30%。
从使用时长和频率来看,短视频也表现出色,无愧于“时间杀手”的称号。易观千帆数据指出,2022年上半年用户总使用时长最高的5月份为714.77亿小时,整个上半年日均使用时长同比增长10%。
如果这些数据还不够直观,与其他互联网应用场景的用户规模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短视频的受欢迎程度。
同样来自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上半年,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7.88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7.16亿。因疫情而光速火爆的在线医疗市场,用户仅有区区3亿,没有一个是短视频的对手。在所有互联网应用场景中,只有与网民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即时通讯的用户基数超过短视频,达到10.27亿。
从不同平台的表现来看,处于第一梯队的抖音和快手拥有惊人的用户基础,并且在过去的一年里保持着稳定的增长。不过,豆快主站的用户增速已经见顶,极速版正在承担更多的增长功能。 QuestMobile的报告显示,去年上半年,抖音至尊版MAU同比平均增长36.1%,快手至尊版增长21.8%,而增速主站点的访问量已降至个位数。
从行业内部竞争来看,抖音与快手的两极对抗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 然而,当快手成功上市,抖音无意独立融资时,短视频平台在一级融资市场的热度已降至冰点。
IT橙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末,短视频行业全年仅完成14起投融资事件,公开披露融资总额约为10.16亿元。相比之下,在一级市场最活跃的2017年,短视频行业共完成投融资128笔,2018年投融资总额380亿也创下历史纪录。
(前瞻产业研究院供图)
从资本的态度中不难看出,中小新平台的上升通道正在收窄,短视频行业逐渐成为寡头的游戏。 仅持续增长的总用户规模已经不足以打动谨慎挑剔的资本。
价值研究院认为,短视频用户增速下滑不可避免,天花板迫在眉睫。鉴于此,各大短视频平台的关注重点也需要从吸引新裂变转向用户留存、提高粘性。
要实现后者的目标,不仅依靠铺天盖地的宣传推广,还需要APP功能的更新迭代和内容质量的提升。
新用户所剩无几,老用户经过多年的渗透也变得越来越挑剔——这对短视频平台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不断迭代功能,打造爆款产品。只有这样,才能留住这群核心用户。
一方面,短视频用户最明显的变化是耐心的下降——时长从1分钟缩短到15秒,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快餐摄入需求。 这一点可以在国外研究机构针对Tik Tok用户的多份调查报告中找到证据。丹麦技术大学的一份报告指出,与2013年相比,人们停留在短视频标签上的时间缩短了33.5%。
2021年底,抖音率先推出短视频倍速播放功能,测试市场反应。在过去的一年里,这种原本在长视频网站流行的格式已经成为各大短视频平台的标配。 2022年4月,抖音还开始测试“听视频”功能,试图进一步解放用户的双手和眼睛。
初始版本中,抖音的“听视频”功能只能在特定播放器中使用。即使屏幕锁定或背景切换,用户也可以继续收听,就像各大音乐流媒体应用程序一样。值得注意的是,抖音比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更进了一步——连“听视频”功能都配备了快退、快进和倍速功能。
另一方面,随着用户规模扩大、渗透率不断提高,用户希望短视频承载更多社交、互动功能。
在这一点上,有着悠久弹幕文化历史的B站在天时地利人和,也给其他竞争对手带来了压力。 快手于去年4月悄然更新,正式上线弹幕。 抖音还在9月份测试了短视频弹幕功能。除了文字之外,抖音的弹幕选项区还可以选择不透明度、显示区域、字体大小、移动速度等,并且多个平台支持表情弹幕。
在价值研究院看来,这一系列功能创新的背景是,用户争夺战已进入存量阶段,流水来源减少,各平台都在想尽办法保老用户在自己的领土上。
然而,功能的改变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担忧——顶级影响者和高质量的视频也很重要。但正是在这个环节,短视频平台在过去的一年里遇到了很多问题,现在陷入了困境。
用户变得挑剔,平台流量分配规则的变化会给整个短视频生态系统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最突出的现象是顶级网红新鲜度下降,热门视频数量逐渐减少。
媒体统计显示,2018年,高速增长的一年,抖音千万点赞的超级热门视频数量超过两位数,一年后下降至3个。
随后两年,顶级明星开始加入短视频平台,并为后者大量制作了大量热门视频。比如入驻抖音的刘德华,短短一年时间就给平台带来了8个超级点击,点赞数千万。另一位顶级明星王心凌已经加入抖音。去年年中走红后,她的视频点赞数呈指数级飙升。
但明星的流量来自于自身,平台只吸纳了部分溢出的流量红利,无法证明自己创造爆款的能力。
乍一看,这种现象似乎违反了客观规律——与2018年相比,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和使用时长大幅增长,抖音和快手的MAU不断刷新纪录,所以应该也有打造爆品的潜力。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价值研究院认为,平台流量分配规则的多次修改,以及短视频点击公式的刚性和内容的趋同性,都是重要因素。
以抖音为例。早期的潮流音乐和泛娱乐属性非常清晰,用户群也高度垂直。庄作者依靠抖音神曲制作视频,虽然大多缺乏创意,但能够精准击中用户的痛点。获得很多喜欢。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用户圈子的扩大,能够吸引全民关注的内容将会变得稀缺。
快手不断大力调整流量分配规则,加大对中端达人、新人创作者的流量支持,但客观上也削弱了顶级网红的战斗力。
平台想要扶持新创企业和中层KOL当然有自己的考虑,但扩大公众流量池,将流量分配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也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账号粉丝价值在下降,网红的保质期也在缩短。
去年初抖音出名的“张同学”,如今视频点赞数较巅峰时期缩水30%以上; 5月粉丝增幅位列全站第四,全站视频热度仅次于王心凌和刘耕宏的“垫底辣男”也在年底逐渐陷入沉寂。
正如自媒体人罗超在社交平台上表达的观点一样,如今的短视频行业已经进入“算法造星”时代。平台想谁红谁就红,而粉丝数只是纸面数字。没有太大实际意义。
“和社交平台上粉丝的价值完全不一样。公众号1个粉丝可以支持抖音100个粉丝,对吧?以前的网红还是需要靠内容创意才能走出困境。”圈子里,但现在资本才是主角。像刘耕宏这样,完全是资本捧出来的人造明星。”
结果,内容创意和质量日益边缘化,猜测算法规则、迎合平台偏好成为创作者的共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容趋同、点击量减少的问题更加突出。
热点来来去去,网红和平台都享受不到流量红利,迫使双方都做出改变。网红在创作方向和规模上不断创新。虽然他们时不时能收获奇迹,但也面临着争议。以抖音和快手为首的短视频平台正在走一条更大胆的道路:摆脱短视频的围困。
短视频的崛起一度被视为长视频和图文内容衰落的标志。互联网世界将经历一轮权力更迭。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预测并没有错。
以已经上市、财务状况最透明的爱奇艺为例。数据显示,近9年爱奇艺净亏损超400亿。虽然去年终于扭亏为盈,但其用户数据和营收规模与几家短视频平台相比还相去甚远。而正如上文所说,互联网用户的耐心仍在下降,长视频的前景确实不容乐观。
但到了2022年,以B站为首的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正在学习制作一些“更长”的内容:远远长于传统的短视频“短”内容” “综艺节目”、“短剧”已经成为标配,更多的版式也开始出现在传统影视剧赛道上。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季度,就有300多部网络微短剧注册,累计数量超过7000集,这表明他们有多受欢迎。 抖音去年6月宣布启动“戏剧引力”计划,整合此前推出的“新节目计划”、“千万热剧社”等活动,将短剧推向“零门槛”,吸引大众每个人都可以创造的舞台。
快手早前推出5分钟中长剧集征集合作计划,并提供15万制作费和2000万流量支持。与之前的“星光计划”相比,这次的快手专注于专业的内容制作团队,朝着“优质内容”的方向走。
(图片来自快手)
同时,影视版权也成为了抖音和快手争夺的对象。
抖音这里上线了“放映厅”功能,提供海量热门电影、电视剧、经典老电影——而且全部免费播放。事实上,西瓜视频合并后,抖音的版权库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壮大,让其有底气挑战优爱腾。去年9月,抖音还宣布开放30分钟长视频上传权限,鼓励平台内创作者创作更高质量的中长视频内容。
快手“快手放映厅”频道于去年春节期间上线。还免费播放大量经典影视作品,还提供历届春晚的高清视频播放。据后续统计,去年春节期间,“快手放映室”日均用户突破5000万,单日最高观看次数突破3亿——要知道腾讯当时视频的DAU只有1.5亿。
从短剧、短综艺、中视频到长视频,快手和抖音都在努力通过丰富的内容留住用户。然而爱奇艺的惨痛经历表明,长视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版权费逐渐上涨,自制剧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不用说抖音的制作了。而且快手体验也远远不如优爱腾。
归根结底,长视频只能算是一种新的尝试,不一定能转化为短视频平台新的增长点。为了考虑盈利问题,抖音和快手需要做得更多,离短视频更远。
过去很多年,当我们谈到短视频时,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把它与巨头两位伟大的抖音和快手等同起来。 但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过去一年来抖音和快手在电商、本地生活等业务上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源,运营重心正在悄然转移。
去年11月的快手财报电话会议上,CEO程一笑谈到了未来的工作安排和快手的战略规划:
?除了程一晓的讲话,快手过去一年的几次组织架构调整也可以看出,商业化尤其是电商业务是公司的重点,所有资源和人才都向其倾斜。 。双十一前夕,快手还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重新开放外部链接,恢复与京东联盟、阿里巴巴淘宝电商企业的全面合作。原因在于快手只是想在短期内增加网站上的产品和商家数量,快速扩大供应链。
从三季度财报来看,虽然广告仍然是快手最大的收入来源,收入和占比分别达到115.9亿元和50.1%,但增速没有以前那么快了。相反,同比飙升26.6%的电商GMV、超过1亿的月活跃买家、15%的支付渗透率等数据,给程一笑商业化带来了新的希望。
抖音除了电商,他更多的时间开拓了另一个新战场——本地生活。
一年来,抖音的本地生活盟友不断增加:年初与顺丰达成合作,后者开始为抖音提供即时配送服务; 8月,饿了么入驻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CEO俞永福透露,这只是“双方合作的新开始”。
但与此同时,抖音APP也变得越来越臃肿。外卖、到店甚至出行等功能相继增加,短视频应用的属性变得越来越模糊。
从内容兼容性来看,电商、本地生活和直播融合得比较彻底,但对传统短视频创作的依赖程度并不高。平台想要赚钱是理所当然的,但内容生态的变化是否会对用户体验产生影响,那就是见仁见智了。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电商、本地生活等业务变得越来越重要,豆和快战的短视频创作逻辑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找到不包含带货消息的视频内容变得越来越困难。
如上所述,如今的短视频行业竞争已经固化,抖音和快手不担心自己的霸主地位,自然可以腾出双手去做更多的商业项目。但这种模式不会永远保持不变。在那些摇晃得几乎不被人注意的冰山下面,可能隐藏着处于世界顶端的野兽。
相比优爱腾和哔哩哔哩,最让抖音和快手有感觉的鲶鱼无疑是微信视频号。
在1月10日举办的2023微信公开课上,微信官方公布了视频号的一系列数据。过去一年的成绩令人印象深刻:
2022全年视频号原创内容播放量同比增长350%,直播观看规模增长300%,算法推荐视频播放量增加400%以上;庄作者的创作热情也与日俱增。全年活跃创作者数量和日均视频上传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0%,粉丝数及以上创作者数量增长308%;在创作者的努力下,内容质量也得到了提升,108万+点赞的热门内容增长了186%。
价值研究院认为,相比抖音和快手,微信视频号有其独特的优势:背靠微信庞大的流量池,以及微信生态内流量的内部循环也得到了实践。你必须精通它;通过打通公众号、小程序、搜一搜、购物等各大板块,可以构建完整的商业闭环。
我们先看一下与视频号以及微信生态的整合。
毫无疑问,这一新趋势视频号吸引了众多创意公司的关注。 在实际操作中,视频号的社交裂变优势也明显显现出来,为新账号突破提供了更多机会。
以科技自媒体雷科技的视频号账号为例。最近发布的一段视频中,刘强东承诺资助一名因勇敢救人而死亡的快递员的孩子。第一天点赞数依然有上百。现在已经破万了,长尾流量相当可观。
相比之下,抖音的流量高峰一般在48小时内,保质期不长。 视频号在微信生态内的广泛传播和社交圈子的裂变,无疑将为内容提供更长久的生命力。
在商业化方面,线上演唱会这一标志性赛事的火爆,打开了视频号的知名度,扩大了流量基础,也在商业化道路上做出了重要的尝试。
北汽吉虎获得了崔健、罗大佑两场演唱会的独家冠名权,为视频号开辟了一条新的赚钱途径。当然,打造线上演唱会的IP不仅是积累人气,也是锻炼视频号在处理大型活动时的内容营销、直播技术和商业化能力,为未来更多类似的活动做好准备。
除了演唱会之外,电商也是视频号变现的重要途径。微信公众课中透露,过去一年,视频号带货销量同比增长8倍以上,单价突破200元,公域购买转化率也近一倍。 快手和抖音都想做好电商闭环,但视频号似乎更成功,这当然会给前者带来更大的压力。
但是视频号也有自己的弱点。回到短视频的创意维度,视频号对于顶级账号和顶级网红的吸引力依然有限。过去一年,视频号的几次圈外活动都与明星艺人有关,比如崔健等人的线上演唱会。 严格来说,视频号还没有孵化出现象级的网红或者爆款视频。
据新视统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在视频号最热门的生活、音乐、情感、美妆类目中,粉丝过千万的顶级账号约有50个。其中,12位博主运营陷入停滞,长时间没有更新视频。有些博主只从其他平台转移内容,并不为视频号生态系统生产特定内容。
此外,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平台的视频号热门账号占比也不高。原因在于视频号的商业化路径相对单一,生态略显封闭,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你想走得更远,视频号必须不断完善你的创作生态。
当然,觊觎短视频市场,想要进入抖音和快手的腹地的,并不是只有视频号。 在抖音和快手忙于学习种草的同时,小红书也在悄悄向短视频行业拓展。
在一月初更新的新版小红书中,原来的“购物”入口被“视频”取代。点击进入页面后,系统会自动播放短视频内容,布局设置、算法推荐方式和抖音、快手没有什么不同。
总而言之,围绕短视频市场的流量和用户争夺战还没有结束。牢固建立多年的快手抖音即将迎来新的战争。
“短视频这三年对全球整个互联网生态产生了巨大影响,各平台、企业都不得不重视这一点。 短视频会蚕食长视频、消息产品大量的时间,这是客观的发展规律,也倒逼我们其他业务做出调整。”
在那封震惊整个行业的内部信中,马化腾对短视频行业做出了上述评价,也将视频号推到了舆论场的中心,将其视为“整个行业的希望”公司。”
从龙头企业的动态以及马化腾等大佬的言论来看,短视频市场还远没有陷入衰退。未来几年,短视频仍将是国内乃至全球互联网行业最值得期待的流量突破点,并将继续肩负起流量变现的重任。
但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短视频行业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段调整期。随着视频号等后起之秀的出现,原本相当稳定的行业竞争格局也面临重塑。
当然,这些变化和挑战不一定是坏事——更多玩家的进入、玩法和创新的改变可能会为短视频行业注入新的活力。